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
1.发病机制 甲减时,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,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低下,组织器官的代谢需要及血液供应减少,心脏能量供应及耗氧量均减少,因此,心搏量减少,心率减慢,心排血量降低。由于产热减少,为了维持恒定体温,皮肤血管收缩,皮肤及附属物营养障碍。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组织中嗜水性黏多糖和黏蛋白堆积,造成浆膜腔积液,如胸膜腔积液、
腹水、心包积液及
全身黏液性水肿。由于心肌及其间质发生黏液性水肿,心肌许多酶活性受到抑制,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,心肌内儿茶酚胺受体减少,使心肌收缩力减弱、心肌假性肥大、心脏扩大。甲减时血胆固醇分解代谢速度减慢,致胆固醇、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,长期
高脂血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,有发生心绞痛的病理基础。
2.病理 心脏的病理改变无特异性。肉眼见心脏呈球形扩大,心脏表面苍白,松软无力。光镜下观察到肌原纤维肿胀,条纹消失和间质纤维化,心肌细胞核大小不等、变形及空泡变性,心肌细胞间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积。电镜下可见肌膜、核膜呈锯齿状,线粒体肿胀,线粒体嵴减少,肌浆网及横管扩张等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
1.甲减性心脏病 甲减时血清T
4不足,心肌细胞间质黏蛋白沉积及心肌环化酶减少,使心肌细胞黏液性水肿,肌原纤维变性坏死导致心肌代谢减低。心脏收缩力减弱和心排血量降低,且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肌假性肥大。心脏扩大以左室为明显,也可右室扩大或双室扩大,易与其他心肌病混淆。临床表现多为心悸、气促、劳累后加重,血压低、心动过缓、心音低钝及心排血量较低,很少发生心绞痛、心力衰竭和
肺水肿。一旦发生心力衰竭,由于心肌和心肌纤维延长,对洋地黄疗效不佳,易发生中毒。此点可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增大相鉴别。
2.甲减性
心律失常 由于甲减时体内长期严重缺乏T
4,心脏等组织细胞内Na
-K
-ATP酶和清除黏多糖酶系活性受到障碍,致使心肌细胞间质黏蛋白多糖沉积,肌细胞肿胀缺血、变性坏死,肌浆膜纤维断裂,且有空泡和进行性间质水肿、细胞水肿、心肌内毛细血管壁增厚。Coulombe等观察到甲减时血浆NE浓度及分泌显著增高,增加了心肌缺血性损伤,且能减少心肌的电稳定性,引起心房内多个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,在房内传导过程发生环形折返,形成
房颤。甲减引起Q-T间期延长较为常见,但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者罕见。国内仅见秦富吉等报道1例。刘玉营等报道
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,可能由于甲减性心肌病变,传导系统周围间质水肿或由于房室结和传导系统的供血不足所致,经甲状腺片治疗可逆转而消失。
3.甲减性心包积液 甲减性心包积液是由于全身水、钠潴留,心包毛细血管黏多糖沉积,导致渗透性增高,血浆蛋白漏至腔隙及淋巴引流不畅所致。其临床特点是:①中老年女性多见。②心率缓慢,一般无奇脉(脉搏在吸气时弱,呼气时强),即使有大量积液(一般多为300~600ml),心率仍缓慢或不增快,这与T4缺乏、窦房结细胞冲动释放减慢、心脏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及心肌细胞肌凝蛋白的Ca2 -ATP酶降低有关,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。③静脉压不高,仅在大量心包积液时方有静脉压增高,其程度与心包积液相比不对称,因为积液增长速度慢,病程长,心包有充分伸展余地,心脏压塞亦罕见。④积液呈蛋白、细胞分离现象。积液中蛋白可达60~80g/L,细胞数少,一般在100×109/L以内,前者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,后者系非炎症病变之故。⑤很少发生心包摩擦音。⑥血胆固醇升高,T4缺乏时胆固醇合成量虽减少,但其降解和排泄受阻更明显,故胆固醇升高。⑦心脏增大伴贫血和畏寒、皮肤干燥等甲减的表现,对T4治疗反应好。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
1.与
冠心病鉴别 甲减常以心血管系统异常表现突出,非专科医师往往误诊为
冠心病。下列几点有助于鉴别:
(2)甲状腺功能减退心率一般较缓慢:而
冠心病则心律相对较快,尤其当病情加重时。
(3)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心绞痛较少见:由于组织耗氧和心排血量相平行,故心肌耗氧量虽减少,但很少发生心绞痛。
(4)T
4代替心绞痛消失,
心律失常或心室扩大可逆转。
(5)甲减的全身表现。
(6)甲减时血T
3、T
4降低:TSH增高。据报道,1例成年人甲减误诊为
冠心病长达9年,直至出现黏液水肿性
昏迷危及生命才确诊。因此,在遇到甲减患者合并心绞痛时,可参考上列鉴别要点进行鉴别,其治疗和预后均不一样。李科民等报道的6例中有5例是反复利尿、强心、扩血管治疗无效后开始怀疑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甲减合并
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率甚高。其重要原因为甲减时高胆固醇血症的存在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增高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降低,冠脉易发生硬变。另外,甲减患者红细胞内2,3-二磷酸甘油酯水平降低致使其携氧功能障碍且去甲肾上腺素(NE)浓度及分泌率增高,易发生冠脉痉挛。
甲状腺功能减退
心律失常易误诊为
冠心病,鉴别要点除前述6点外,还有以下几点:①甲减伴
冠心病则心绞痛较为典型:心电图有ST段压低,男性多见,用甲状腺片治疗后无效或使心绞痛加重。②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常可逆转:甲状腺功能减退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少见。但如果心排血量减少超过心肌所需的血供,也会发生心绞痛。
(1)缺乏认识:诊断思路过窄。将甲减的体征表现等误诊为
慢性肾炎、特发性水肿等常见病,治疗偶有效更使主治医生满足于原始诊断,不再追根溯源。
(2)询问病史不详、查体不细:遗漏了有诊断甲减价值的病史与体征。因此,伴有下列表现的心包积液,应考虑甲减:①心脏压塞症状、体征缺如或轻微。②心率缓慢或不快。③心包积液蛋白高而细胞数低。④水肿显著而压痕不明显(与亲水黏多糖物质积聚在皮下组织有关),尿蛋白轻微或无。⑤怕冷、乏力、食少而体重增加,
便秘、呆钝。⑥多发性浆膜积液。凡可疑者检查T
3、T
4及
131I摄取率可及早确诊,并T
4给替代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,但应强调甲状腺激素片量宜小(10~20mg/d),以后逐渐递增,以免突然增加心脏负担出现不适,甚至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或心衰危险,老年人动脉硬化非常显著者或心绞痛者,尤应警惕。